唐宋
近年来,我国在钢铁、木材、汽车、建材、煤炭、食品和家电等领域的生产、消费屡创新高,成为举世瞩目的生产大国、消费大国。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,拥有庞大的生产总量、消费总量是必然的,这是中国经济发展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。
但是,在我国存在于生产和消费领域的浪费也很惊人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供的数据表明,我国钢铁、有色、电力、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40%以上,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—3倍,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—25个百分点,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。这些数据说明,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,我们还有很大的节约空间。
“天育物有时,地生财有限。”菲薄的人均资源和普遍存在的浪费,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。在一些行业,有不少低水平重复建设,浪费了大量人力、物力。有的地方不切实际地搞豪华办公楼、标志性建筑,建滑雪场、高尔夫球场,乱占耕地。还有人用挥霍浪费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身份……
现实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,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大手大脚的消费模式,不能再继续下去了。我们必须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,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,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,以节约利用资源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为核心,推动体制创新、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,采取有力措施,建设节约型社会,发展循环经济。
建设节约型社会不单单是经济和技术问题,也是一种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,它需要严谨规划、民主决策,需要依法监督、科学管理,需要我们在全社会逐步推进文明、可持续的发展模式。建设这样一个社会,深刻的思想认识和公民的积极参与固然是重要的,机制、体制、法律等制度保障更不可或缺。在这方面,我们虽然有很多进步,但和一些国家相比,还有很大差距。
英国等欧洲国家在19世纪就出台了“马桶法律”,规定马桶每次用水不得超过9升,后改为6升。早在十几年前,德国就开始倡导商品“无包装”和“简单包装”,公布了《包装条例》。芬兰是纸张生产大国,在这个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,废纸回收率达七成,在世界上名列前茅。为了更好地节约木材,防止污染,韩国人“武装到牙齿”,发明了由土豆、糯米制成的可食用的牙签。资源贫乏的日本投入巨资研发节能产品,形成了全民节约的良好氛围。这些大处着眼、小处着手的节约模式,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。
中央提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部署,得到全社会的积极响应。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教训告诉我们,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,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,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,需要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。
来源:《人民日报》 (2005年08月09日 第四版) 责任编辑:李小平